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六次产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信息发布者:jsdtgxc
    2017-12-06 17:24:56   转载

    “六次产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六次产业”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词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都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一、二、三产业怎样融合、如何互动?“六次产业”的概念与之有啥关系?新常态下的现代农业如何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

    “六次产业”是个啥东东

    普通葡萄收获后,农民直接在地头卖掉,每斤售价不过几元钱;加工成葡萄汁、葡萄酒出售,利润就会翻上好几倍。如果是一个有品牌、质量可追溯或者反季节错峰销售的葡萄,身价更会大大提高。在葡萄丰收的季节,城里人来葡萄架下赏景、采摘、酿酒、吃农家菜,享受田园之美、动手之乐;农民也因此获利不少,收入增加。

    这,就是专家描述的通过完善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撬动“大市场”的例子,我国很多地区已有成功实践。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六次产业”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与我国一直提倡的让农业“接二连三”内涵一致,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流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开辟光明前景。“1+2+3”等于6,“1×2×3”也等于6,“六次产业”给农业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据介绍,“六次产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当时的日本社会面临着农业后继乏人、农村衰落的现象。为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日本开始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

    专家介绍,“六次产业”在日韩地区发展得较好。在欧美地区,一些风景迷人的山村、湖区、牧场,既保留了传统农业和畜牧业,还巧妙地将农业生产、手工制作、观光旅游、体验住宿等融为一体。

    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成必然要求

    张红宇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新常态下对农业要有新认识,也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寻找新出路。农业本身就具有多功能性,不仅有生产功能,也有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每一种功能都会衍生出无限可能。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在把农业仅仅作为第一产业的社会中,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可能无法实现,而把农业升级为“六次产业”,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就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实现。“发生在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所占份额很小,绝大部分增加值发生在第二、三产业,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提倡“六次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考量。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承受着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的双重挤压,农民单靠种粮利润有限。“必须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让农民享受到全产业链的增值。过去讲农业只讲从种到收,现在则是从田间到餐桌。拉长的产业链条细分出无限的环节和就业岗位、增收机会,创造出很多新型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张红宇介绍,以休闲农业为例,2014年全国3200多万户农民从事休闲农业,年收入3300亿,平均每个农户增收1万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形成紧密关联,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形成。否则,我国农业只能处在劣势地位。”

    张红宇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硬约束的挑战。“发展‘六次产业’,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新的方向,不仅在产出上做文章,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做文章,不仅要保数量,还要保质量、安全和效益。比如东部发达地区、人多地少地区,要着重发挥农业的高附加值;在生态脆弱地区,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生态补偿等修复工作,充分释放这些地区农业‘接二连三’的功能。”

    专家普遍认为,把农业转型升级为新型的“六次产业”,是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分配到高附加值,只有农业多功能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实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才能建立起来,农业才能焕发出新活力。

    应把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

    李国祥认为,从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来看,把农业升级为“六次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既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又要相关生产经营主体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借助订单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手段,通过新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开发,把品质、安全、生态、文化等价值突现出来并形成品牌,让消费者认同国内农业生产的价值,从而培育出新型的‘六次产业’,为我国农业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专家建议,政府要通过财政支农、税收减免、金融支农、价格支持等手段引导和激励农业及相关联产业各类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张红宇认为,发展“六次产业”,除了要在观念上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还要实现经营模式、体制、方式等方面的突破。从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到新型、多元化经营模式,更多地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同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多做文章。“关键是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利益。”

    叶兴庆强调,目前提倡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与之前的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强调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因此,在“六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这种融合更多的是一个经营主体内部的产业融合,比如说以农户或家庭农场为单位,把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户。同时还提倡以合作社的方式把农户、家庭农场连接起来,从事农产品加工或流通。既尊重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能将越来越细化的多个环节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工合作的有机体。”

    叶兴庆表示,不能把“六次产业”简单理解为休闲观光。发展“六次产业”,还是要围绕农业生产本身做文章,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产地初加工、富有当地特色的加工制品等等。尤其要创新流通方式,推动电商和实体流通相结合,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同时还要注重城乡双向互动,实现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