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港西村 265574.nync.com 欢迎您!
1.扩大开放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9月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将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市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从招引重大项目、扩大对外贸易、发展物流业等方面梳理对接,谋求合作。日前,我市组团专程赴上海自贸区参观考察,深入对接。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盛赞东台优越的交通区位、厚实的产业基础、优美的生态环境,表示将在区内贸易、物流、外资企业对外新增投资时优先推介和选择东台。
我市是盐城的南大门,苏北接轨上海第一站,沿海开发开放的先行军。加快经济转型,推进产业提升,我市着力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集聚资源和能量,在扩大开放中寻求动力和空间,在全面开放中提升实力和竞争力。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创新政策,开拓思路,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多年来的开放,加快促进了我市三次产业量质并举,产业结构从一二三调整为二三一,去年二三产业占比达84.5%。特别是近年来,注重突出对外招商与本土企业培大育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和“双十”企业培育,驱动开放发展,四大特色产业占规上工业超65%,全市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达59家。广泛吸纳外来投资,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外企、央企、国企、行业领军企业达76家,占规上企业近六分之一;利用外资总量居盐城各县(市)首位,去年达3.1亿美元;自营出口企业发展到202家,外贸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开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催化剂,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创新措施,以开放的理念广泛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构筑大通道,建设大载体,实现地理和要素两个空间的叠加效应。强化政策激励,明确考核导向,改变招商方式,全面扩大开放。在政策引导上,研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意见、鼓励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激励办法以及引进重大内、外资项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在考核导向上,坚持量质并举,项目为王,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实效性,更加注重招引项目的质量和品质。在招商引资方式上,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纺织机械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突出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引商,分别由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沿海经济区、西溪景区牵头,设立驻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境外招商机构。在开放领域上,坚持招引外资项目与外经外贸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既注重招引工业项目,又注重招引农业和三产服务业项目。
靠实到位的办法措施,引来八方宾朋关注东台,投资东台。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一系列境外招商活动。1-9月份,全市新签约东祥麟复膜铁、干细胞生物科技城、韩国科马泰电讯数控装备、美国APE海工装备等亿元以上项目65个,新开工国机苏美达动力科技、上海电气海上大功率风机、香港和熙电子、恒舜智能织机等亿元以上项目38个,竣工宏泰特种纤维、马佐里高端纺机、宏景包装机械、捷士通射频系统制造等亿元以上项目16个,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在10月18日刚刚举行的’2013东台金秋经贸洽谈会上,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干细胞科技城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电子材料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光伏全自动设备项目等2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85亿元;集中开工活动中,投资12亿元的复膜铁包装新材料、投资5亿元的APE海洋深基础桩基设备、投资10亿元的高档纺织项目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56.5亿元。
开放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同样体现在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上。城市环境在开放中持续改善。128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全面拉开,45公里城市外环全线贯通,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西溪景区“一城三区”新构架全面形成,产业兴城、产城融合发展的开放建设理念得以集中体现。坚持内外资并举,加快提升城市内涵,近两年兴建在建小高层以上建筑223幢,新增扩绿191公顷,新建改造了各类配套功能设施,人文城市、水绿东台的形象进一步展现,建成省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并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验收。通过开放建设和发展,城市对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承载力显著提升。
开放的理念更深刻地体现在我市人文环境上。致力培育开放的文化,倡导有情有义、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造浓对外开放的社会氛围;优化开放的环境,加强创新平台、公共服务、生活配套等功能建设,规范设置城市设施外文标识;建优开放的载体,把园区载体作为开放先行区、发展示范区来打造,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四区六园”已发展成为投资高地。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一板块,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沿海经济区加快创建省级开发区,城东新区打造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城区,西溪景区建设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并积极申报设立海关办事处和物流保税仓库,加强外贸出口退税、外商投资准入等业务人员培训,全方位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同时,坚持把沿海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以高端为方向,以开放为路径,以生态为特色,全力打造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
2.绿色发展赢得“生态红利”
金色秋季,陈若琳、骆晓娟、杨凌等6位奥运冠军和运动健将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领导来我市观摩绿色产业,体验生态之旅,欣赏“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壮丽画卷,游览西溪文化旅游景区人文景点,观摩中粮集团健康肉食产业链基地,他们感叹:“满眼都是绿色,就像一次绿色旅游。”
绿满东台,诠释的是我市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坚持可持续发展,让绿色生态成为“金东台”又一张名片。
绿色转型,我市见事早、气魄大、动作快。早在前年,就壮士断腕,整顿“小化工”,依法关停55家化工企业,整合21家小炼钢、小纺织,砍掉168根烟囱,取而代之的则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和纺织机械等一批新特产业项目。去年,又出台“18条”助推产业升级政策,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先后淘汰落后设备1619台套,仅此一项,年节约标准煤就超8万吨。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战略性和适应性开发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企业、资源等优势,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条和生产要素的紧密型合作,鼓励企业合作重组、挂大靠强。今年,又专门出台培育大企业的意见,分类培植10家规模骨干企业和10家成长型企业,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鼓励企业技改扩能、创新创牌,迅速扶持和培育一批支撑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我市把生态建设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坚持抓生态建设就是抓民生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突出抓好包括生态保护在内的民生问题,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实际成效增进民生福祉。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市委、市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抓实项目,打牢基础,建好生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升级版”指标体系,把生态建设作为重点推进任务之一,提出既注重发展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既看项目数量,更看项目品质,让生态建设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并成为全市上下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在我市,不管招商项目有多大、技改扩能后的效益有多高,都要经过最严格的源头评审,先过“环保关”。近两年,由市发改、经信、环保、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合议庭”,先后否决或劝退了100多个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项目。
推进东台城市副中心——弶港新城建设,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制,在按照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引项目、布产业的基础上,把绿色港城建设作为沿海最大的生态工程,加快沿海成片林、防护林、道路绿网建设,近3年新增绿地面积220公顷,建成绿色走廊50公里,黄海森林公园、永丰林生态园和“风光渔”互补基地等一批景点生机盎然,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魅力绽放。
我市抓住契机,动员全市群众开展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突出改善城乡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管并重,疏堵结合,成效明显,128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全面拉开,45公里城市外环全线贯通,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34.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05%,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12平方米,“人文东台、水绿城市”特色进一步展现。
绿色转型带来绿色增长。1-9月份,全市完成工业开票销售317.5亿元,增长31.3%,增幅创近三年新高,而工业用电量只增长10.7%,万元GDP能耗下降了3.9%,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同比削减4.8%。销售上去了,能耗下来了,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市产业结构正在变轻变新。而由此带来的生态叠加效应,正在全方位释放。
“全球最大的滩涂光伏电站在东台,养鱼发电两不误。”从濒临大海的梁南垦区登高俯瞰,但见架在2600亩鱼塘水面上方的光伏电站,由27万块蓝色多晶硅电池板绵延组成,海天一色,蔚为壮观。极目远眺,蜿蜒在海岸边的200多台、100多米高的风力发电机组,如同童话中的“大风车”……沿海独特的“风光渔”立体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本地和外地游客,“节假日自驾游太多,还堵车呢”。
“仅这片匡围滩涂,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652兆瓦,约占全省四分之一。”据沿海经济区负责同志介绍:其中太阳能装机容量200兆瓦、风能装机容量450兆瓦,还有2兆瓦来自中粮集团的生物沼气发电。去年,新能源发电量9亿度,占全市工业用电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清洁能源的输入,优化了全市能源利用结构。
我市不满足于风能、太阳能发电,还把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引来落户,拉长资源应用与制造互动的产业链,创新了沿海开发的引资模式。
如今,全国已有74家“大块头”新材料企业抢滩东台,分享绿色制造的先机。其中,上海电气集团做风机、上海玻钢院做叶片、上海泰胜集团做塔筒、江苏苏美达集团做光伏部件……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去年,全市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已达30亿元。
我市拥有156万亩滩涂、占全省滩涂五分之一面积,但并不因地大滩多、环境容量大而放松生态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推进“三个基地”建设,即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建设。如今,在我市85公里的海岸线上,海鸟翔集,风清气爽,无一污染项目。对老百姓来说,天蓝水清、随时“深呼吸”不是奢望。
近年相继落户的一批特色重大项目,正是看中东台资源环境和生态发展优势。于是,才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节能集团、中粮集团等8家央企抢滩投资,才有了中日合资光亚产业园、干细胞科技城等引进实施……绿色发展,正为我市赢得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